12月27日,课题组迎来了一场材料与化学领域的深度学术交流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葛晓琳教授、四川大学刘壮教授与代忠德教授应邀为课题组师生带来了三场精彩学术报告。此次活动由课题组负责人张亚萍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图1.课题组负责人张亚萍教授主持会议
首先,葛晓琳教授以《AEM电解水制氢膜及膜电极研发进展》为题,针对传统碱性膜电导率及稳定性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性能碱性聚电解质膜设计方案:使用扭曲结构单体构筑膜主体超微孔结构,提升离子在限域态下的传输速率;引入无醚主链和环胺基团改善膜在高温高pH介质下的稳定性;发展McMurray偶联反应等绿色低成本膜制备方法。报告介绍了从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过渡时的瓶颈问题,包括面临的高粘流体搅拌、大幅宽膜产品连续化生产等,以助力低成本高性能碱性膜的研发进程,为氢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图2.葛晓琳教授作报告
然后,刘壮教授带来了题为《功能膜的仿生传质》的报告。他从自然界的传质机制中汲取灵感,开展了分离膜微纳通道的仿生构建的系列工作,包括具有叶沥效应的二维膜通道的构建及自驱动水处理;基于二维材料相态工程调控稀有金属离子锂铯分离;有机体系盐析/盐溶作用耦合调控智能膜通道开关。研究工作为开高效膜过程,实现膜传质通道精密构筑与调变提供了新思路,有望促进水处理、稀有金属资源分离和电池技术等领域的进步。
图3.刘壮教授作报告
最后,代忠德教授以《膜法CO2捕集从实验到工程放大的粗浅探索》为题,分享了课题组前期开发的部分CO2分离膜材料如混合基质膜、促进传递膜、分子重排膜等,以及以上膜材料在CO2捕集工程化应用中的尝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图4.代忠德教授作报告
报告结束后,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课题组成员纷纷就感兴趣的问题与三位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三位教授也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图5.现场交流环节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西南科技大学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促进了不同学术思想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未来,课题组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材料与化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西南科技大学分离膜与功能材料团队 版权所有
西南科技大学分离膜与功能材料团队
Add:四川绵阳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Tel: 18381697521